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委机关各科室、委属各单位:
现将《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宣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5月27日
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局之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国家和全省卫生健康工作部署,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和全市发展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加强行政管理能力和作风建设,推动全市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一、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一)强化医改工作统筹协调。健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协调推进机制,推动各地加强卫健工委建设。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升级,推深做实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推动实体化建设运行会诊转诊中心,在绩溪县等地推广慢病“小包干”试点,打造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和有序就医格局。按照国家和省级部署,协调推进公立医院编制、价格、薪酬、监管和财政补助“4+1”改革任务落实。推进广德市综合医改省级示范区建设、宁国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省级示范建设,探索绩溪县县域健共体总院等试点。持续推进宣城市“长三角名医工作室”建设,新增长三角名医工作室15个。(责任科室、单位:医政科,各县市区卫健委)
(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以“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推进“织网行动”,完善优化质控组织体系和管理控制标准,加强质控指导力度,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强化首诊负责制,推广医疗机构内部会诊、多学科协作诊疗、双向转诊医疗服务模式,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医学影像共享,深化拓展日间诊疗。启动全市“十五五”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推进平安医院建设,运用“六尺巷工作法”,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提高医院安全防范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安防系统能力和安保力量建设。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推动医疗机构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持续推进和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提高院前急救指挥调度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急救圈质效。(责任科室、单位:医政科、市急救中心,各县市区卫健委)
(三)做实民生服务实事。继续实施健康口腔行动,加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为0.8万名6—9岁学龄儿童开展免费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服务,为1.8万名3—6岁学龄前儿童开展免费局部涂氟服务。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强化全市儿科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救助救治工作,做实做细报告、筛查、评估和随访等工作,严防漏管和肇事肇祸情况发生。规范和加强精神科病房及精神专科医院内部管理,严防院内安全风险。广泛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加大血液保障力度,开展献血服务、血液质量保障、无偿献血宣传三项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进“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项目,开展血液安全专项核查,强化血液安全监管。实施适龄女生免费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民生实事项目。加强适龄女性“两癌”防治,为适龄妇女提供8.84万人次宫颈癌、1.91万人次乳腺癌免费筛查服务。(责任科室、单位:医政科、妇幼科、疾控科、市中心血站,各县市区卫健委)
二、深入实施健康宣城行动
(一)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抓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防控工作。强化重大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全市卫健系统“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对慢病、肥胖等人群加强膳食、运动指导。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联动处置,确保紧急医学救援及时有序高效。(责任科室、单位:委应急办、市疾控中心、市急救中心,各县市区卫健委)
(二)推动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责任科室、单位:疾控科、委应急办、综合监督科、市疾控中心,各县市区卫健委)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推动结核病防控提质,推进无结核社区建设。开展“血防工作攻坚年”活动,实施消除血吸虫病“八大行动”,宣州区、泾县通过血吸虫病消除评估。建设市、县监测预警中心,推进医疗机构国家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 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继续保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高覆盖率,开展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完善新生入学接种证便捷查验服务。持续做好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等重点公共卫生监测与干预。做好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宣贯服务,高质量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责任科室、单位:疾控科、市疾控中心,各县市区卫健委)
(三)提升健康宣城建设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试点开展病媒生物低密度社区(村)建设,结合全域康养产业发展要求,推进“健康社区+”行动。继续推进健康影响评价工作开展。开展健康宣城建设指标监测,评估健康宣城行动进展。(责任科室、单位:市爱卫办、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中心,各县市区卫健委)
(四)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对医药、医疗领域领军人才、“高精尖缺”人才引育留用力度,聚焦高端原辅料、先进制剂技术等领域短板弱项,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紧盯行业百强企业、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聚力强化项目招引,全力招引一批链主企业和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的大企业、好项目。推动我市福元药业、美诺华、国药精方、黄山胶囊、柏维力、华新医材、小山卫材等现有支柱企业做大做强,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药食同源保健品、中药日化品和中医药康养等现代中药产业。充分利用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平台,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生态养老、田园养老等新兴养老产业,打造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文化休闲康养旅游基地。(责任科室、单位:市医药健康产业推进组办公室,各县市区卫健委)
三、全力做好重点人群服务保障工作
(一)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持续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继续推进“一科三院”建设,发展安宁疗护服务,推动将适老化改造纳入医疗机构病房改造范围,扩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成果。推广“医养一张床”做法,组建医养联合体,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责任科室、单位:老龄健康科,各县市区卫健委)
(二)推动妇幼健康工作发展。优化妇幼健康服务,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实施早孕关爱行动,推动早孕门诊建设。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强化母婴安全保障。完善出生缺陷防治和干预网络,以“县级能筛查、市级能诊断”为目标,推进县级产前筛查机构空白点消除工作。实施出生缺陷防治提升行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分别达到98%以上和95%以上。推动我市实现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目标,促进工作薄弱地区加快实现消除目标。推进“出生一件事”一网通办,严格落实《出生医学证明》人证比对、签发人员终身责任制。(责任科室、单位:妇幼健康科、市妇儿中心,各县市区卫健委)
(三)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强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措施,加强部门协同,确保省、市相关政策举措落到实处。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积极增加托育供给,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6个。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新增2个县级独立公办托育机构,幼儿园开设托班比例不低于30%。继续实施优化生育政策服务项目,一体推进政策宣传、新生儿访视、家庭健康指导员培训和计生特殊家庭走访慰问工作。(责任科室、单位:人口家庭科、市计生协,各县市区卫健委)
四、全面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推动中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市立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开设急诊、皮肤科、骨科等科室,建设1个中医药特色专科。启动县级三级中医院等级创建工作。开展市级深化医改中医药政策研究自选课题申报立项工作。开展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试点,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责任科室、单位:中医药服务管理科、市立中医医院,各县市区卫健委)
(二)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基层中医馆服务内涵,加强“中医阁”建设,支持基层中医特色专科建设。2025年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25%以上,每个中医馆至少配备一名中医医师。加强“智慧中药房+中医智医助理”项目内涵建设。强化医疗质量安全落实,提升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执行力度。(责任科室、单位:中医药服务管理科,各县市区卫健委)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宣城市第一届注册护士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班。建设2-4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举办全市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知识及实践技能竞赛。创新基层中医药进修模式,开展“4+1”工学协同培训。建立“名中医基层工作站”,探索实施“一馆一名中医”行动。(责任科室、单位:中医药服务管理科,各县市区卫健委)
(四)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举办“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集市和夜市活动。持续开展“中医中药进社区、服务百姓送健康”活动。依托县级中医院建设中医药健康宣教基地,组织开展中医药科普巡讲。开展中医药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责任科室、单位:中医药服务管理科,各县市区卫健委)
五、助推医疗服务提档升级
(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村医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占比提高到45%左右。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能力标准。乡镇卫生院医学影像中心覆盖率提升到80%以上。落实《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首页基本内容(试行)》,做好居民健康档案向本人开放工作。开展2025年专项招聘并落实编制保障政策。推动80岁以上老年人实现签约全覆盖,每年开展上门健康随访至少1次。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均达到65%,“两病”一体化管理率达到70%。完成新增30%以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巡查工作。总结推广旌德县综合试验区典型经验,启动村医“岗位化”改革试点。(责任科室、单位:基层卫生科,各县市区卫健委)
(二)大力推进科技教育工作。积极争取省卫生健康科研项目,扎实开展市级科研项目,持续提升我市卫生健康科研质量。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培养工作。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做好实验室人员培训等,守牢生物安全底线。(责任科室、单位:科教科,各县市区卫健委)
(三)加大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强与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对接,配合推进全省电子病历互联互通。依托智联网医院系统,持续推动影像、检验、心电、病理、超声、内镜互通共享。继续开展公立医院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工作。加强网络安全责任落实,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责任科室、单位:委信息中心,各县市区卫健委)
六、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
(一)加强规划财务统筹引领。启动“十五五”卫生健康规划谋划、编制工作。聚焦短板弱项谋划一批项目,争取纳入2025年有效投资。推动长三角卫生健康领域交流合作和协同发展。取消门诊预交金,医疗机构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的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持续落实公立医疗机构欠薪月度监测和双月调度工作。做实做细绩效管理工作。(责任科室、单位:规划信息财务科,各县市区卫健委)
(二)提升综合监管质效。深化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全面完成职业病防治“三项行动”以及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行动目标任务,深化职业病危害监测和风险评估,创新开展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强化监督执法部门协同和社会监督,完善卫生健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组织实施卫生健康监督抽查计划,做好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持续提升卫生健康领域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完善医疗服务投诉回应工作机制,提升医疗卫生违法案件的查办水平。强化法治宣传,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责任科室、单位:综合监督科、市疾控中心,各县市区卫健委)
(三)推动人事工作健康发展。做好卫生健康人才引育留用和职称考试评审各项工作。组织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系列活动,赴省属医学高等院校开展校园招聘工作,做好高层次人才交流工作。协调相关部门抓好《宣城市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办法》的各项政策兑现落实工作。(责任科室、单位:人事科,各县市区卫健委)
(四)守住安全稳定底线。落实“三管三必须”,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认真抓好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机要保密、信访、档案等工作。严格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进一步为基层减负。(责任科室、单位:委办公室,各县市区卫健委)
七、坚持党对卫健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扎实做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模范机关创建,打造卓越党建品牌,全力推动市直卫健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责任科室、单位:机关党委、委属各单位,各县市区卫健委)
(二)推深行业党建引领。加强清朗医院建设,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积极做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和年度行风管理工作的衔接,开展整治重复医疗检查检验、违规收费问题专项行动,强化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督促医疗机构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行风管理核心制度,构建医院行风管理责任体系,纠建并举实现长效治理。加强民营医院党的建设,引导民营医院依法执业、安全运行、规范发展。(责任科室、单位:医政科、机关党委,各县市区卫健委)
(三)强化履职尽责能力。铸牢政治忠诚,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谋划和推动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根”与“本”,持续转作风、优服务、抓落实。厚植为民情怀,坚持干字当头,提升本领能力,以全面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保障护航。聚焦主业,扛起主责,紧盯目标任务,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力以赴狠抓改革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宣城篇章提供坚实的卫生健康保障。(责任科室、单位:委机关各科室、委属各单位,各县市区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