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卫健委> 规划计划> 工作规划
索引号: 113417000032454254/202008-00176 组配分类: 工作规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 其他 / 报告
名称: 宣城市“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自评报告 文号: 宣疾控〔2020〕17号
发布日期: 2020-08-07
索引号: 113417000032454254/202008-00176
组配分类: 工作规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 其他 / 报告
名称: 宣城市“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自评报告
文号: 宣疾控〔2020〕17号
发布日期: 2020-08-07
宣城市“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0-08-07 10:27 来源:宣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根据通知要求,我委联合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林业局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工作,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一)实施背景

宣城市位于皖东南,地处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省血吸虫病较重流行区之一,流行类别以丘陵为主,并有少数湖汊型。2015年,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6个县市区的66个乡镇、371个行政村,血防区人口112.2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4.15%,有传播控制村122个、传播阻断村249个,有螺面积683.86万平方米,晚血病人579人。为有效控制疫情,根据《“十三五”安徽省血吸虫病中防治规划》,2017年原市卫生计生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农委、林业局联合印发了《“十三五”宣城市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宣疾控〔2017〕58号,简称《“十三五”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评估背景

为科学评价我市在“十三五”期间血吸虫病防治取得的效果,根据《“十三五”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方案》,我市印发了《“十三五”宣城市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方案》,由卫健、农业、水利、林业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评估工作专家组,认真组织开展本次评估。

二、评估目的与程序

(一)评估目的

评估《“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及实施效果,总结规划实施的经验及存在问题,为制定下一阶段防治规划提供参考。

(二)评估程序

组织发动:6月下旬,市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林业局联合印发《“十三五”宣城市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方案》,组织各部门的领导专家成立市级评估工作专家组,指导县级开展终期评估工作。

县级自评:6月下旬-7月10日,6个县市区收集整理血吸虫病防控工作资料,开展县级自评,将县级自评报告和附表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委。

市级审核:7月20日前,市级评估工作专家组审核、汇总各县市区评估附表,完成市级自评报告上报市人民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

三、评估时间与范围

评估全市2015-2020年6月底《“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对宣州区、泾县、郎溪县、宁国市、绩溪县、旌德县血防工作开展情况及防治效果进行评估。

四、评估方法与内容

采取收集、整理、审核、汇总等方式开展《“十三五”规划》终期评估,评估《“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情况、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重点任务执行情况、组织管理和保障情况。 

五、评估结果

(一)规划任务落实情况

1.农业血防:2016-2020年6月30日,全市累计家畜存栏174809头,家畜圈养 140918头,家畜查病 11605头 ,预防性服药 4375头、以机代牛 1040头、养鱼灭螺 1325.91万平方米,水改旱或水旱轮作8917.45 亩,沟渠硬化51.2286 千米,替代养殖 20600000 羽,均超额完成任务。至2020年6月底,全市流行村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 231993户。  

2.水利血防:2016-2020年6月30日,全市累计完成河流湖泊治理189.265千米,其中新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宣州区、泾县合计完成血防区有螺河流(湖泊)综合治理76.517千米;全市累计完成灌区改造工程35座;完成农村饮水工程9.2323万人。

3.林业血防:2016-2020年6月30日,全市累计完成抑螺防病林2.2万亩,退耕还林1.84万亩,项目任务完成率均为100%。我市另结合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血防林抑螺成效提升改造0.2万亩,主要是对2016年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补植补造。同时对有螺地区实施退化林修复2.18万亩,有效提升林分质量。

4.卫生血防:2016-2020年6月30日,全市累计完成钉螺调查36531.3453万㎡,查出有螺面积3997.8786万㎡,药物灭螺面积3604.2451万㎡,人群血检51.6556万人次,血检阳性0.4682万人次,粪检5.2972万人次,人群化疗8.6515万人次,晚血救治1822人次,开展健康教育443.128万人次。2018-2020年6月30日完成人群询检44.4365万人次,询检阳性20.5821万人次。

(二)防治工作进展

1.目标实现情况

2016年至2020年6月,全市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宣州区、泾县新达传播阻断标准,旌德县、绩溪县、宁国市、郎溪县新达消除标准。

2.主要工作指标实现情况

2.1人群血吸虫病筛查率:全市实际筛查人数20.7044万人,应筛查22.2356人,筛查率93.11%,实现了90%的目标。

2.2家畜血吸虫病筛查率:全市实际筛查家畜0.1463万头,应筛查家畜0.1543万头,筛查率94.82%,实现了90%的目标。

2.3疫点处置率:全市处置疫点1个,实有疫点1个,处置率100%。

2.4家畜圈养率:全市实际圈养家畜数3.5747万头(只),家畜存栏数3.8516头(只),圈养率92.81%,实现了90%的目标。

2.5有螺地带禁牧率:全市禁牧的有螺环境767个,有钉螺环境767个,禁牧率100%,实现了100%的目标。

2.6有螺河道治理率:全市实施重点有螺河道治理长度76.517公里,重点有螺河道长度76.517公里,治理率为100%,实现了90%的目标。

2.7抑螺防病林覆盖率:全市抑螺防病林面积14.18万亩,有螺适宜造林区域面积14.18万亩,覆盖率为100%,实现了95%的目标。

2.8药物灭螺覆盖率:全市实际药物灭螺面积499.117万平方米,应药物灭螺的有螺面积509.234万平方米,覆盖率98.01%,实现了90%的目标。

2.9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全市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231993户,流行村269410户,普及率86.11%,实现了85%的目标。

2.10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全市回答正确题目总数9018题,应回答题目总数9260题,知晓率97.39%,实现了95%的目标。

2.11监测任务完成率:全市6个监测点均完成监测任务,应开展监的国家级监测点有6个,监测任务完成率100%,实现了100%的目标。

3.主要防治成效

3.1 流行村疫情类别变化显著。至2020年6月底,全市有流行村366个,传播控制村0个,传播阻断村241个,消除村125个。2015年的传播控制村122个全部通过达标考核,转变为传播阻断村、消除村。

3.2 保持无当地新发感染病例。十三五期间,我市无新发当地感染病例,人群血检阳性率维持在0.06%-1.47%低水平状态,无粪检阳性者,未发生急感病例。

3.3 保持无阳性钉螺、家畜。至2019年底,我市尚有钉螺面积807万平方米,自2012年以后未发现阳性钉螺。自2015年以来,每年对有螺地带放牧家畜实行查病与病情监测,对引进家畜开展检疫并实施血吸虫病监测,已连续5年未发现阳性家畜。

3.4 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较高水平。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样化的血防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全市血防区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了97.39%的较高水平。

六、经验与问题

(一)实施经验

1.政府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市、县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促进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的贯彻落实和目标实现。十三五期间,市、县成立以分管市长、县长为组长,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地方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及时根据机构、人员变动情况调整领导组成员,以加强对血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地方政府每年在农业、水利、卫生领域投入经费,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探索新形势下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新模式,有力保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

2.部门密切合作,认真落实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我市农业、水利、林业、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多渠道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①农业部门:加强家畜传染源的管理与控制,对流行村和重点区域的家畜实行“全面筛查、重点查病”的查病模式和“易感地带、应治尽治”的预防性服药模式,加强家畜查治病工作,在家畜养殖集中的血防区大力推行家畜圈养,实施替代养殖。推进农业机械化,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在较重流行区大规模推广烟草种植,实施水改旱、田间沟渠硬化,改变有螺沟渠及水田钉螺滋生环境。②水利部门:实施水利血防综合治理项目,以国家水利血防重点项目投入为主,将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灌区建设等项目有机整合,使水利建设紧密结合血防灭螺工作。对有螺或钉螺滋生滩地及河汊,采取硬化护坡、抬洲降滩、涵闸改造,改变钉螺滋生环境,控制钉螺沿水系扩散。③林业(自然资源规划)部门:通过兴林抑螺防病林项目,改变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山丘、坡地、滩地以及人畜活动频繁区域生态环境,减少钉螺滋生,降低钉螺密度。在血防林等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市紧密结合各类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三线四边、森林城镇、村庄创建等,开展血防林抑螺成效提升工作,全面完成血防造林任务,有力提升已有血防林林分质量。④教育部门:卫生健康与教育部门联合,通过知识竞赛、健康教育讲座、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卓有成效的血防知识健康教育。在血防区重点学校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上一堂血防健康教育课、看一次血防健康教育录像或听一次专题讲座、开展一次查螺课外活动、写一篇有关血吸虫病防治作文,在暑假前开展血防知识宣传周活动,创建“无血吸虫病人学校”。

3.探索重点血防区血吸虫病检测新模式。宣州区是我市重点血防区,为了扩大检测覆盖面,该区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人才、技术和区域优势,将血吸虫病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由乡镇卫生院负责血清标本采集,血防机构负责标本检测,形成了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血吸虫病检测新模式。

4.重视业务培训,加强实验室建设。我市重视血防队伍建设,举办多次血吸虫病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血吸虫病防治水平。同时,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实验室用房面积,添置先进仪器设备,不断改善实验室条件,还通过举办集训、技能大赛等形式提高检验人员实践技能水平。

(二)困难与挑战

1.流行病学因素:①虽然我市已经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但是我市地型地貌复杂,钉螺分布范围广,部分地方钉螺消灭后又会复现,局部地区和重点环境仍有很高的传播风险。同时,牛羊家畜存栏数量多,重点流行村耕牛淘汰后又有回流现象,牛羊家畜对环境污染依然存在,仍有疫情反弹可能性。②部分血防重点地区药物灭螺与水产养殖矛盾,部分干渠无法开展药物灭螺,这些区域螺情控制困难,存在隐患。③自然因素对血吸虫病流行潜在威胁较大。我市春末夏初降水集中,常伴有洪涝灾害发生,易使钉螺扩散,形成新的易感环境。我市流行类别以丘陵为主,有可能存在野生动物传染源导致的传播风险。

2.社会经济因素:①农村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老人留守在家,开展查灭螺工作有难度。②我市有4个县(市、区)已达到消除标准,部分群众可能存在血防意识淡化。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加剧,动、植物流通频繁,存在外来输入性疫情风险。

3.能力建设因素:①市级、县级、乡镇级业务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②十三五期间,我市血防专业技术人员由153人减至95人,存在基层血防人员年龄老化、人手不足等现象。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如期实现防治总目标:宣城市圆满完成血吸虫病防治各项任务,如期实现十三五规划总目标。旌德县、宁国市分别于2016、2017年通过省级评估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郎溪县、绩溪县于2019年通过省级评估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宣州区、泾县于2019年通过省级评估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2.全面实现具体目标:全市人群血吸虫病筛查率93.11%,家畜血吸虫病筛查率94.82%,疫点处置率100%,家畜圈养率92.81%,有螺地带禁牧率100%,有螺河道治理率100%,抑螺防病林覆盖率100%,药物灭螺覆盖率98.01%,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86.11% ,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97.39%,监测任务完成率100%,上述11项具体工作指标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继续贯彻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巩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防群控”的血防工作机制,不断巩固防治成果。

2.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血防工作职责,在新达传播阻断县区坚持传染源控制与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各部门继续落实综合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压缩钉螺面积,降低传染源影响。

3.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工作,按照《安徽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20年版)》,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监测工作计划,认真开展病例监测、流行因素监测、风险监测,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4.继续做好查治病工作,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救治。

5.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防群控意识。

6.加强基层血防能力建设,建议项目资金给予支持,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的防治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