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健康科普 > 疾病防控

结直肠癌风险自测——早期发现,不留遗憾

阅读次数: 作者: 信息来源:健康中国 发布时间:2024-03-12 11:56
[字体:  ]

结直肠癌就是病变发生在结肠或者直肠的癌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发病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三,约占所有癌症的10%,也是世界上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020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比例仍在升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全部癌症的第二位,死亡率排在癌症死亡的第五位,仅2020年,全国新发结直肠癌病例就有55.5万例。 


结直肠癌主要见于老年人,多数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结直肠癌早期患者,若能及时发现病情,经内镜或手术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这就好似得了一次感冒,只是一个经历,治疗后甚至不会留下后遗症。但遗憾的是,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很难被发现。等到出现症状如腹痛、便血,再去检查、确诊时,多数患者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错失手术机会,治疗预后不佳。 


通过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风险因素和规范的早期筛查,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改善疾病的结局。根据《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以下简称《共识》),结直肠癌筛查的重点人群为40~74岁。结直肠癌的筛查手段主要包括结肠镜、高危因素评估、粪便潜血、直肠指诊和粪便基因筛查等。 


《共识》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5~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不想接受或没有条件接受结肠镜的人群,需进行问卷风险评估和粪隐血试验(FIT,免疫化学法)进行初步筛查。若初筛阳性(高危或FIT阳性),建议进行结肠镜检查,或进一步进行粪便基因检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