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
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
我国今年宣传主题为
“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提起艾滋病,也是一个与献血密切相关的话题。总是有人疑惑:献血到底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大家之所以担心献血会感染艾滋病,与上世纪“有偿献血浆”及“血浆经济”有关,那时部分地区人血浆走私生意泛滥,卖血组织者们为了节约成本给人们共用针头造成了艾滋病的大量传播。
正是由于“有偿献血”容易导致经血传播性疾病的蔓延,所以在1998年10月1日国家才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
也就是说无偿献血也是为了更好地阻挡艾滋病的传播,当然,也包括阻挡一些其他经血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因为,献血无偿,就可防止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而隐瞒高危行为参与献血。
那么,针对献血者和临床上的用血患者,我国又是如何一层层把控的呢?
自我国1998年实施无偿献血以来,便严格的规范采血所使用到的器材,都是一次性消耗品并按照处理医疗垃圾的方式做报废处理:
献全血所需要的器材有针头、针管及血袋,这些器材都要一次性消耗材,用过的采血器材比如针头都是放在利器盒里,针管要放在专门的生物安全的袋子里,然后要经过专门的报废处理。
成分献血所需要的器材有针头、针管、血液分离机及血袋,很多人对成分献血的采集过程有所误会,害怕自己的血液从机器中分离血小板和血浆后流回的红细胞会“不干净”了,捐献者的血液只在经严格消毒的密闭管道套材中循环和分离,血液和机器不会发生直接接触,每位献血者每次使用的也都是一次性全新套材,绝对不会发生交叉污染导致感染艾滋病病毒。
血液采集送回血液中心后,血液标本将直接送往检验部门,由检验部门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内按照国家的标准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检测共有7项,包括ABO血型、RhD血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试验,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项目都要用两个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检测。在酶免法检测的基础上,还需要对血液进行乙肝、丙肝、艾滋项目的核酸检测。上述检测全部过关,这份血液才会被贴上“合格”的标签。
当然,不是说经过以上层层关卡检测的血液就绝对安全,因为人体感染艾滋病毒后有“窗口期”,即从人体感染艾滋病毒后到外周血液中能检测出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虽然目前血站核酸检测已将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窗口期”由原来的3~6周缩短至11天。但只要“窗口期”依然存在,就有风险。
当然,相关数据显示,“窗口期”血液的感染概率大约为五十万分之一,因此,如果不可避免需要输血,也不要太担心会感染。
1. 血站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等项目检测。由于血站实验室是HIV初筛实验室,如果检测出HIV抗原抗体反应性,有可能是假阳性结果,标本需要转送至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试验,最终以确证结果为准。
2. HIV可疑血液保密性销毁。
3. 在信息系统屏蔽该献血者。
4.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则会进一步跟进该献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