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男性,他们是孩子的爸爸,他们是妻子的丈夫,他们还有个神圣的职业——妇产科医生。在女性医生包围中的妇产科,男医生们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今天是“8·19”医师节,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宣城市人民医院这些男医生们,听听他们这个有些特殊岗位上的酸甜苦辣。
“三高”医生人气旺
“你这个情况不要太紧张,平时多听听胎心,一旦出现了不适,就要立刻来医院。”在医生办公室里,戴着口罩的妇产科医生徐磊正在温言安慰一位准妈妈。听着徐医生的回答,这位年轻的产妇慢慢放松了神情,道完谢就转身离开了。
作为一名90后的年轻医生,徐磊一直被同事们打趣是科里的“三高”医生。颜值高、人气高、情商高。“我们有个孕妈群,徐医生虽然不在群里,但是他的‘热度’最高,准妈妈都说徐医生说话温柔有耐心,长得帅。”妇产科的女医生笑着告诉记者,还有一位二胎妈妈曾经指定了一定要让徐医生帮她接生。“这个高人气,简直是把我们这些女医生的病人都抢走了!”
听着虽然都是玩笑话,但是也从侧面证明了徐磊是妇产科里的“魅力担当”。但要想赢得病人的信任,肯定不是光靠颜值就能成功。尤其是一名妇产科的男医生,更是得表现出专业的态度、过硬的技术,才能让准妈妈们放下心防。“其实能理解,很多准妈妈们面对男医生,尤其是在生孩子的尴尬情况下,肯定是会有些不自在的。”徐磊告诉记者,越是在这种时候,就越要冷静专业,安抚好产妇的情绪。已经是两个孩子爸爸的徐磊,亲眼目睹了妻子分娩的过程,更是从内心里敬佩女性的伟大。正是因为这样难得的“同理心”,让徐磊面对产妇时也能拥有充分的尊重和耐心。
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有天上晚班的时候接诊了一位产妇。当时,她已经出现了宫缩的症状,但是从内检开始,她就拒绝徐磊为她检查。徐磊略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当时虽然他已经下达了住院要求,但是这位产妇为了避免由男医生接手,硬是熬到了他下晚班,有女医生来接班才住院。“从古至今,女性生孩子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虽然现在技术手段进步了,但是我们作为医生、作为男性更应该体谅她们的难处。”
“直男”医生的纠结转变
与徐医生的幽默风趣相比,“大师兄”吴翀则显得稳重、沉稳一些。与徐磊一同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的吴翀,比徐磊高一届,但他真正入职于妇产科,却比徐磊晚一年。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内心有点纠结。“我想干的是外科,但是定科的时候只有妇产科了。”“阴差阳错”下做起了妇产科医生,吴翀还是以百分百的用心,对待这项神圣的事业。
他告诉记者,每位刚入职妇产科的医生,都得在科里由老医生带上一到两年,才能真正让自己独立上岗。2015年8月份,吴翀亲手独立接生了一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吴翀依然笑得开心。他有些“心虚”地告诉记者,其实当时进产房之前,心里也是有点慌,“不停地回忆着老师之前教的技巧,就怕出现任何突发的情况。”吴翀笑着说道,虽然当时有点“手忙脚乱”,但是面上却不能表现出来,“一定要给病人绝对的信心。”
吴翀庆幸地表示,自己接生的第一个宝宝很给“面子”。大概只用一个多小时,产妇就分娩成功。“我记得那是个6.4斤的男宝宝,很健康。母子平安。”吴翀说,也可能就是那次的接生经历,让他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工作的心态也越来越平和,越干也越顺手。最忙的时候,一个12小时的夜班,吴翀要应对10个产妇,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下夜班的时候,整个人都是飘的。”虽然专业技术越来越过硬,但是吴翀却有一个软肋。
下个月即将迎来二宝的他,直接向记者表示,自己不会给爱人接生。“虽然专业上我们都懂都熟练,但是躺在产房上的是自己的伴侣,我不忍心看。”吴翀说,可能就是“近乡情怯”,越是亲爱的人,越没办法用冷静的态度,看到她经历的一切。“等到孩子出生,我用专业知识多照顾她,让她早日恢复身体。”吴翀的脸上挂着对新生命的向往,也带着对爱人的不舍。直男的柔情,既质朴也动人。
靠技术“吸粉”的妇科男医生
与产科的吴翀、徐磊相比,来自妇科的朱阿强则内敛许多。吴翀、徐磊都是本科学习的临床,等到正式工作,才知道自己是要定岗在妇产科。而朱阿强在读研的时候,就选择了妇产科作为学习方向。“虽然内心是明白自己以后要经历什么,但是等到实习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了这个职业带来的歧视色彩。”朱阿强告诉记者,读研大实习的时候,老师带着一群学生接诊,病人一看到来了个男医生,就开始窃窃私语,不少病人甚至直接表示不愿意他来看诊。“一天下来,女同学那儿病人全满了,我这都没几个病人。”朱阿强苦笑着说,在那个时候,对自己选择妇产科内心有一丝后悔。
不过,有前期的“打击”,反而让朱阿强有更多的时间去调节心态。等到他真正来到市人民医院产科时,已经能看开很多事情。“医生这个职业是要靠经验‘吸粉’的,干的时间越长越有好处。尤其是妇产科,经验积累到一定阶段,医生的性别就没有那么明显的区分了。”朱阿强告诉记者,刚开始他坐门诊的时候,接诊量比女医生要少一半左右,但现在他已经有不少“铁粉”。他笑着表示,因为给一些病人做得手术成功,她们也会经常介绍亲戚朋友来专门挂他的号,甚至点名要他做手术。而每当这个时候,朱阿强都会觉得内心有些安慰,“这种来自病人的认可很珍贵。”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一直有护士来找朱阿强,提醒他又有病人来复查或者检查。朱阿强听到后,一直耐心地表示,自己马上就来。他告诉记者,也许是因为性别的不同,在对待病人上,自己总会不自觉地更耐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