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知识:员工即将返岗,用人单位怎么做?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卫健委 发布时间:2020-02-02 18:54
[字体:  ]

春节假期后,将是用人单位员工返程的高峰期,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那么用人单位该怎么做呢?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

各单位应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组,建立健全相关防护制度,如晨检制度、个人健康报告制度、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制度、外出及事(病)假登记制度等,并切实落实到位。

二、全面摸排,掌握员工信息

要全面掌握本单位全体员工相关信息,安排专人对返岗员工进行摸排,重点核实健康状况和“三史”。“三史”是指疫情高发地区(如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旅行史、居住史、可疑症状(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人员接触史。

三、开展体温监测

1.首次返回单位、集体宿舍的员工,必须进行体温检测。

2.每日晨检测量体温,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者(≥37.3℃),应登记在册,并向本单位防控领导组报告;如发现员工中出现可疑症状者,应规范安排就诊,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相关调查、密切接触者管理、消毒等工作。

四、环境卫生整治

1.单位室内环境整洁,楼道无杂物、无痰迹、无烟蒂。室外无乱堆乱放、无暴露垃圾、无废弃物,垃圾日产日清。 

2.厕所应有专人清扫、保洁、消杀。蹲坑、便池内无积粪、无尿垢,基本无臭味。

3.确保食堂安全卫生

(1)建议采用分餐制,分段式供应,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

(2)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环境整洁,确保食材不受污染。

(3)生、熟食应分开存储和加工,加工流程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确保食用的肉类和蛋类彻底煮熟。

(4)餐具、饮具等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5)食堂作业人员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

(6)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

4.加强水质卫生管理,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并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5.加强不明来源动物监控。如单位出现不明来源的动物,应及时规范处理,避免员工在未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来源不明的动物。

6.单位集体宿舍、职工住宅区(楼)做到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室内地面清洁、勤开窗、常通风,室外无乱堆乱放。

五、工作场所通风与消毒

1.通风。加强工作场所的全面通风,至少做到早中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

2.预防性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办公室设备、门把手、电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的物品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拖净。

(2)出现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时,要积极配合专业机构做好消毒工作。

(3)消毒剂选用: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1瓶5%84消毒液加99瓶等容水),小面积物体表面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注意使用时远离火源。

(4)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

六、加强个人卫生与防护

1.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挡口鼻,无纸巾时,可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2.正确洗手

在每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场所单元、办公区、食堂、卫生间等设立洗手点,并配置洗手液、烘干器或一次性擦手纸等洗手设施,可在洗手点张贴正确的洗手图片。

3.加强个人防护:

(1)为员工配备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等防护用品;

(2)体温检测及记录人员应配备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有条件者可配备防护眼镜、医用乳胶手套、隔离衣、一次性工作帽等。

(3)设置废弃口罩专用箱,贴上“废弃口罩专用”的标识,箱内套上专用垃圾袋,普通职工佩戴后的口罩可直接丢入专用箱,安排专门的保洁人员对废弃口罩及专用箱进行消毒。

七、应尽量避免组织会议等聚集性活动。

积极承担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疫情期间要尽量避免组织会议等聚集性活动,切实用好“视频会议”和“掌上办公”。

八、宣传教育与培训

1.利用短信、微信等多种线上形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普及防护等知识宣传,使每一位员工均能充分了解科普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

2.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良好氛围。

3.密切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做好员工的心理关爱,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