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生工程

关于印发宣城市2018年6项卫生计生民生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

阅读次数: 作者: 信息来源:民生办 发布时间:2018-05-15 09:49
[字体:  ]

 

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委、财政局:

现将宣城市201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实施办法》、《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办法》、《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工程实施办法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实施办法》、《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实施办法》和《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办法》等6项卫计民生工程10个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宣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宣城市财政局

 

                       2018年5月2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

 

为推进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平稳运行及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实施省定33项民生工程和10项民生工程实事的通知》(宣政〔2018〕15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参合农民的利益为核心,完善政策措施,最大程度地惠及参合农民,最大程度地方便参合农民,进一步推进新农合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二、目标任务

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管理经办体系、科学的筹资增长机制、合理的费用补偿方案、方便的补偿结算程序、有效的费用控制办法、安全的基金监管制度和分工协助的责任落实机制,巩固新农合制度的覆盖面和补偿受益面,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落实精准扶贫医疗救助,扩大按病种付费病种范围和医疗机构范围。

三、坚持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合,扩大制度覆盖面

各统筹地区参合率不低于96%。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自愿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农垦系统、农林渔场以及各类开发区、风景区中属于农业人口的居民,按照自愿和属地化原则参加当地新农合。长期居住在当地农村但尚未办理户籍转移手续的农民,可以参加居住地的新农合。农村户籍的中小学生和少年儿童跟随家长一起参加新农合。

四、提高财政补助和农民缴费标准,探索完善筹资机制

2018年,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70元(如国家政策调整另行通知)。参合农民个人缴纳提高至180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490元,其中:泾县、郎溪县比照西部开发政策县,中央财政补助356元,省财政补助119元,县财政承担15元;对其他县(市、区),中央财政补助282元,省财政补助156元,县财政承担52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本地财力和农民承受能力,适当提高地方财政补助和农民缴费标准。积极探索符合当地情况、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简便易行的新农合个人缴费方式。

五、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住院大病补偿待遇

各地要按照《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统筹补偿指导方案》(卫基层秘[2015]643号)进一步完善各地的补偿实施方案,合理设计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起付线和补偿比例,引导参合农民一般常见病首先在门诊就诊,确需住院的,首选当地基层医疗机构住院,对必须到省市级大医院诊治的疑难重病,进一步提高其补偿比例,参合患者全年累计补偿封顶线(不含大病保险补偿及按病种付费重大疾病定额补偿)提高至25万元以上。鼓励探索慢性病门诊定点诊治、分病种定额补偿或保底补偿,也可以在设立起付线的前提下,将起付线以上部分的费用补偿比例提高到60%以上。鼓励与引导参合农民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费用在原有补偿的基础上再提高10个百分点给予补偿。

六、全面普及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

2018年,继续保持全市参合农民都能在本乡(镇)卫生院和就近的村卫生室获得门诊费用报销。门诊基金原则上按当年筹集基金的*90%* 20%予以安排。门诊补偿必须严格实行“按比例补偿”的费用分担共付机制,单次门诊的可补偿费用的补偿比例达到50%左右,单次补偿额度适当封顶。鼓励探索普通门诊补偿试设“起付线”,起付线以上的费用达到55%以上。

七、进一步提高大病保险保障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大病、政府主导、专业承办、政策联动”的基本原则,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全市覆盖的基础上,2018年,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大病保险人均筹资达到全市平均35元左右,分段补偿比例最低不少于55%,并通过紧密衔接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及医疗救助等制度,有效减少参合大病患者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八、深化健康脱贫工作,助力精准扶贫

继续做好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工作和我市部署的“5090”工程。继续优化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政策,优化综合医保“一站式”结算流程,确保贫困人口享受“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和“5090”优惠政策得到精准落实,助力精准扶贫。按照《安徽省农村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实施方案》、《安徽省农村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安徽省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保障指导目录》及《安徽省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补充医疗保障实施方案》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普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基本医保部分和大病保险部分补偿待遇,支持健康脱贫工作。

九、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院费用不合理增长

全市新农合定点协议医疗机构实行分级监管、分级负责。各级卫生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实施行政监管,逐步建立和完善转诊制度,将定点医疗机构做好新农合工作情况纳入日常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与定点资格、协议签订等挂钩,对其违规违纪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建立健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完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医药费用监测和信息披露制度。各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内部要建立健全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等方面的规范和制度,形成自觉的自律机制。

十、完善按病种付费机制,扩大按病种付费执行率

 进一步完善按病种付费政策措施,市、县二级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负责制定与完善本级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负责动态调整本级按病种付费病种定额标准。积极探索并鼓励将基金支出多、监管难度大、以物理康复治疗为主的病种,优先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继续开展实施市级医院常见病(是指县级医院完全有能力诊治的常见病种)按病种付费。全面推行县级公立医院已有临床路径病种的按病种付费工作。进一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病种范围和医疗机构范围,逐步提高按病种付费出院病例占参合住院患者的比例。支持医共体试点地区开展新农合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工作,具体按照省政府有关县域医共体政策执行。

十一、严格执行基金监管制度,严格规范基金用途

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强化基金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新农合基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完善县、乡、村三级定期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各环节的审计,审计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开。新农合基金只能用于参合农民的医药费用补偿,应由政府另行安排资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

十二、简化就诊和补偿流程,方便参合农民就医和补偿

全面实现异地结算,方便参合农民到市级、省级甚至省外医疗机构就诊报销,在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及统筹地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即时结报”。继续开展跨省即时结报。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认真初审并垫付补偿资金,医院垫付的资金由患者所在地的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财政部门定期结算并及时补还医院。经办机构对医疗机构垫付的医药费用要认真审核,对不符合新农合补偿规定的费用由医疗机构承担,新农合基金不予支付。

十三、加强管理经办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经办能力

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加强各级新农合管理经办队伍建设。制定新农合管理经办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规则和行为准则,建立健全管理经办人员管理、培训与考核制度。完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新农合管理经办能力与效率。实现所有参合农民使用二代身份证就医,进一步方便参合农民报销。

十四、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城乡居民医保整合

根据省农合办统一安排,配合做好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工作。逐步实现基本医保覆盖范围、筹资标准、保障待遇、基金管理、定点管理、医保目录的“六统一”。

十五、继续开展商保公司经办新农合业务

继续落实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大病保险工作,完善商业保险公司承担大病保险机制。

十六、保障措施

(一)实行新农合工作目标管理。新农合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利益,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将新农合的组织领导、政策保障、总额预算管理、经费投入等情况列入任期目标任务和年度目标任务,实行目标考核,并建立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2018年民生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单项考核办法另文印发。

(二)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发挥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整体功能,建立农村逐级指导与转诊体系,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为新农合制度完善与发展提供支持条件。

(三)开展新农合工作评价与指导。市新农合工作领导小组继续开展对各县市区新农合工作的评价,建立奖惩机制,对工作不力、存在问题的县市区进行重点管理,促进新农合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方案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由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实施办法

 

  为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减轻重大疾病患者经济负担,切实解决参合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根据《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实施省定33项民生工程和10项民生工程实事的通知》(宣政〔2018〕15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目标任务

坚持政府主导、专业运作、责任共担、持续发展的原则,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发挥专业优势,承办大病保险,建立覆盖全省的大病保险制度,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稳健运行的长效机制。

2018年,新农合大病保险覆盖全市所有统筹地区;在新农合基金可承受前提下,稳步提高大病保险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保障水平;大病保险支付比例达到55%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全部实行即时结报。

二、资金筹集

2018年,新农合大病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全市平均35元左右,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根据当地大病发病率等情况精算,并通过与商业保险公司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各地应将大病保险支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综合医保工作所增加的支出考虑在内,可适当增加人均筹资水平。新农合大病保险资金以原新农合统筹地区为单位筹集,可优先从统筹地区新农合基金累计结余中列支;结余不足或没有结余的统筹地区,从当年新农合统筹资金中予以安排,切块列支。

三、资金管理

新农合大病保险全部由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资金由财政部门按照合同规定支付给商业保险机构。商业保险机构建立专账管理、专项核算。新农合大病保险资金年度结余部分(扣除约定的最高盈利额部分),全部返还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商业保险公司赔付合同年度大病保险补偿款后,如出现亏损,非政策性亏损部分全部由商业保险机构承担;对因政策性调整、支持健康脱贫、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导致的大病保险基金亏损,由新农合基金与商业保险公司分担,具体分摊比例由统筹地区与承办商业保险公司在合同中约定。

四、资金用途

新农合大病保险专项资金只能用于支付新农合大病保险合规可补偿费用的补偿及承办商业保险机构盈利率部分。参合年度已享受新农合住院补偿或者特殊慢性病补偿,新农合补偿后个人自付的、合规的住院费用及特殊慢性病门诊费用,扣除起付标准后,全部计入大病保险补偿范围。

五、新农合大病保险承办商业保险机构的确定与管理

各试点统筹地区综合考虑商业保险公司管理承办能力、医疗管控能力、信息系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人均筹资标准、盈利率、承办连续性等因素,通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从6家具备资质的商业保险公司中,择优选择1家商业保险公司承办本地区新农合大病保险,并与之签订2018年度承办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合同有效期1年。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承办工作稳定性,原则上可继续与上年度承办大病保险的保险公司签订合同(通过招标,获得我省大病保险业务承办资质的6家商业保险公司: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六、科学合理地制定大病保险补偿方案

各地要以《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统筹补偿指导方案》(卫基层秘[2015]643号)、《安徽省新农合大病保险指导方案》(卫基层秘[2017]558号)及《安徽省农村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卫财秘[2016]582号)等政策文件为指导,科学合理制定新农合大病保险统筹补偿实施方案。综合考虑本地新农合基金使用进度、大病发病率等因素,在新农合基金可承受范围内,合理确定大病保险人均筹资标准、起付线及补偿比例。

各地要遵循“尽力保障”原则,结合基金承受能力,自行在1-2万元区间内确定大病保险起付线,并依据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大病保险合规可补偿费用分费用段设定补偿比例,分段报销比例为55%-80%。

参合年度内办理第2次及第2次以上大病保险补偿,本着利益最大化原则,重新累计大病患者前次及本次大病保险合规可补偿费用,分段计算大病保险补偿总额,减去前次大病保险已补偿额,得出本次大病保险应补偿额。支持各地积极开展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试点。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待遇按照贫困人口综合医保相关规定执行。

七、提高大病保险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各承办商业保险机构要建立专业队伍,加强能力建设,开展大病保险舆论宣传和政策解释工作,简化报销材料与报销流程,认真履行大病保险合规费用审核及结报,完善优化信息系统及相关支持条件,探索新农合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一站式”结报服务,做好与农村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信息系统的相关衔接工作。

八、强化保障措施,开展舆论宣传工作

新农合大病保险是在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费用给予进一步补偿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对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同时,各统筹地区要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广泛宣传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做好正面引导和宣传,为大病保险稳健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实施办法

 

为满足群众妇幼保健服务需求,提高我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出生人口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特制定宣城市2018年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实施办法。

一、总体目标

通过今年的努力,使我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评价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相关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一)2018年底,全市婚检率保持在85%以上,提高婚检工作质量,全市婚检疾病检出率达到8%以上。

(二)2018年底,全市农村以乡镇、城市以街道为单位,第一类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0%以上,建卡率达到95%以上;完成年度相关疾病监测任务,有效控制免疫针对性疾病的发生。

二、主要内容

(一)免费婚前健康检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婚姻登记条例》,充分尊重公民知情权、选择权,注重保护个人隐私。通过实行免费婚前健康检查,逐步提高婚前健康检查率,普及婚育保健知识,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防止与婚姻和生殖有关的传染病、遗传病的发生与传播。

(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补助。按属地管理原则,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程序规定的每名0-6岁儿童22针次规划疫苗给予接种单位补助,用于建证、建卡、信息管理、冷链管理、宣传告知、实施接种等工作,不断完善接种门诊的条件和管理,强化边远、贫困地区和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进一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覆盖范围,确保并努力提高接种率和建卡率。

三、经费筹集与管理要求

(一)经费筹集与补助

  1. 婚前健康检查经费:根据《安徽省医疗服务价格(试行)》,每对婚前健康检查财政补助180元。所需经费由省财政与县市区财政按1:1分担。
  2.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补助经费:按照适龄儿童人均接种22剂次,每剂次不低于5元安排补助经费。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二)经费使用原则

  1. 婚前健康检查补助用于专项服务支出,由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和助产服务机构垫付,同级卫生计生、财政部门审核后按月(或季度)核拨。
  2.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费用发生时由疫苗接种机构垫付,同级卫生计生、财政部门按月(或季度)核拨。

(三)经费管理要求

  1. 严格管理,专款专用。按照中央和省有关公共卫生、民生工程专项经费管理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用途和程序使用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2. 专账管理,严格财务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婚前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补助经费的管理。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和预防接种机构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留存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同时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年度目标。
  3. 建立统计制度,定期组织考核。各地要按照省、市民生工程的要求,定期上报工程执行情况。省、市卫生计生委将组织定期检查和考核,统计数据和考核结果将予以公示,并作为分配有关经费的重要依据之一。工作不力或有违规行为的,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将予以通报批评并适当扣减其下一年度补助经费。

四、保障措施与工作要求

   (一)政府负责,目标管理。各县市区政府应高度重视,将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实行年度考核,目标管理,并加大投入,加快妇幼健康工作发展。

   (二)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卫生计生、财政、民政、妇联、宣传等部门,应加强协调,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共同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健全网络,强化服务。以实施民生工程为中心,规划今后几年的妇幼健康和免疫规划工作,制订或修订各地妇幼健康发展规划和扩大免疫规划,健全妇幼健康和预防接种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项目,提升队伍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四)规范管理,严格监督。落实婚前保健、预防接种等妇幼保健服务技术和管理规范,开展规范化婚前保健门诊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等级评审活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控,省、市卫计委设立举报电话,省卫计委举报电话0551-62998533,举报邮箱ahwjwfyc@163.com,市卫计委举报电话0563-3024362,接收各类举报。实行重点信访事件实地督办机制,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纪、弄虚作假行为。

   (五)深入发动,广泛宣传。各地要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要利用各类节假日和宣传日,大力倡导婚前(孕前)保健、预防接种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工程实施办法

按照《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实施省定33项民生工程和10项民生工程实事的通知》(宣政〔2018〕15号)、《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健康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宣政秘〔2016〕250号)、《安徽省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实施细则》(皖政办秘〔2017〕56号)要求,在落实健康脱贫“三保障一兜底”医疗保障政策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以下简称“贫困人口”)慢性病医疗保障待遇,降低其自付医药费用负担,助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保障对象

贫困人口中的慢性病患者,包括常见慢性病和特殊慢性病患者,具体病种按照《安徽省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保障指导目录》确定。

二、保障内容

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以下简称“180”补充医保)。剩余合规费用包括常见慢性病门诊限额内经基本医保(新农合)报销后的自付部分、超出限额外个人自付的合规医药费用,以及特殊慢性病比照住院报销后自付合规医药费用。合规费用的界定按医保相关规定执行。因贫困人口及其家属个人行为导致的过度医疗而发生的门诊医药费用由患者自付;因医疗机构不合理检查、施治、用药等导致的过度医疗而发生的门诊医药费用,由医疗机构承担。

三、运行方式

“180”补充医保由新农合(基本医保)经办机构经办,纳入贫困人口综合医保“一站式”结算范围,实行省内就诊即时结报。依托于新农合(基本医保)的“一站式”结算信息系统,实现“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同步精准核算结报,方便贫困患者看病就医。

“180”补充医保报销费用从2018年1月1日起开始计算,1月1日至本方案实施前贫困慢性病患者已经发生的门诊医药费用纳入报销范围,期间由个人自付的合规费用要予以补报。

四、资金管理

实行“180”补充医保,坚持政府主导、创新机制、分级负责,所需资金由省与市县政府共同承担,市县政府承担兜底保障责任;省级专项扶贫资金统筹安排,并按因素法分配给予补助。“180”补充医保补助资金由新农合管理部门管理使用,封闭运行。“180”补充医保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其他规定依照省财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等《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补充医疗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17〕622号)要求执行。

五、有关要求

(一)落实责任,细化措施。“180”补充医保是实施健康脱贫工程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按照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卫生计生、财政、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等部门分工负责、合力攻坚,细化方案措施,确保“180”补充医保政策精准落地。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逐步解决贫困慢性病患者用药报销不便捷问题。

(二)宣传引导,规范诊疗。各地要结合实际,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做好健康脱贫“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知晓率,引导贫困慢性病患者科学合理就医、合理用药,严格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

(三)强化考核,推动落实。要坚持目标导向,建立健全项目绩效考评机制,细化完善绩效考评办法,强化日常监督和年度考核,确保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取得实效,造福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各地“180”补充医保政策实施情况要及时向市有关部门报告。

 

 

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实施省定33项民生工程和10项民生工程实事的通知》(宣政〔2018〕15号)等文件精神,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现就我市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机制建设,调动居民和家庭医生参与签约服务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

      二、年度目标任务

      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省卫生计生委确定的目标任务,稳定签约数量,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居民接受度和满意度。

我市今年未被列入“智医助理”应用试点。

      三、项目内容

      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

基本医疗服务应当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

      公共卫生服务要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它公共卫生服务。

各地要根据服务能力和需求,合理设定包含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在内的基础服务包,内容应当包括: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优先预约就诊、转诊绿色通道、慢性病长处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预防接种、重点疾病健康管理以及儿童、孕产妇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服务,满足居民基本健康服务需求。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计针对不同人群多层次、多类型的有偿服务包,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服务、家庭护理、远程健康监测以及特定人群和特殊疾病健康管理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各地要按照省卫计委的要求和我市的统一部署,加快签约服务示范点建设。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育方案,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倾斜,培育出2-3个示范点,打造出可学习、可借鉴的样板。各县市区卫计委于今年6月底前组织考核、验收、命名、奖励。市卫计委在此基础上遴选出2-3个市级示范点,适时召开现场会,推广其典型经验。

      对未签约居民,继续按规范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引导未签约的城乡居民加入签约服务。

    四、经费筹措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用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医保基金和签约居民共同承担。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签约人数人均不低于50元安排,基本医保基金按签约人数人均不低于10元安排。

      五、工作要求

      (一)完善引导居民签约的优惠措施。各地要统筹各方资源,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提高居民参与签约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建立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个人付费相结合的付费机制。合理设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个性化延伸服务项目及价格标准。

      (三)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分配机制。建立以服务数量及质量、健康管理及分级诊疗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并与收入分配相挂钩。建立有偿签约服务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的收入分配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履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主体责任,牵头对相关部门的政策和职能进行梳理,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明确部门和个人责任分工,强化协同推进。

      (二)强化督查考核。各级政府要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机制建设和目标完成情况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分级检查督查机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强化工作督查督办。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地要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与内容,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大力宣传家庭医生先进典型,增强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重、信任、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良好氛围。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关于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8〕66号)和《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实施省定33项民生工程和10项民生工程实事的通知》(宣政〔2018〕15号)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市计生民生工程政策,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深入实施,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政策内容

城乡独生子女伤残(三级以上)、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发放扶助金分别为每人每月270元、340元扶助金。自女方年满49周岁开始领取,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因丧偶或离婚的单亲家庭,男方或女方须年满49周岁。已超过49周岁的,从其扶助资格被确认年度起发放扶助金。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三级以上)全部纳入特别扶助制度范围。三级并发症人员,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二级并发症人员,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扶助金;一级并发症人员,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扶助金。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治愈、康复或死亡的,应及时退出特别扶助制度。

二、资格确认

(一)扶助对象资格条件

  1.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女方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1.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特别扶助对象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施行了计划生育手术;

(2)按规定鉴定为三级以上的并发症,并持有县级以上并发症鉴定结论或意见;

(3)并发症尚未治愈或康复。

具体政策由省卫生计生委负责解释。

(二)资格确认程序和要求

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履行以下程序:

1.本人申报;

2.村(居)民委员会评议;

3.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

4.县(市、区)卫生计生部门复查审核、确认并公布;

5.省、市卫生计生部门抽查、逻辑审核、备案。

6.对经审核不符合资格确认条件的对象进行回访。

改进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工作。新增对象确认时,在村(居)评议申报后,县乡两级可同时入户调查核实,避免多次上门给申报对象带来不便,在认真组织村(居)评议的基础上,可不进行公示。往年对象年审时,信息清楚的,不要求与扶助对象见面签字,直接填报年审表进行年审。组织开展慰问回访活动,对特扶对象的入户核实工作,与困难家庭慰问活动结合起来。

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工作由县级卫生计生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实行终身问责制,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参与调查审核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要严格按规定政策口径和程序进行资格确认,确保公平、公正、透明。

三、资金来源、管理和发放

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发放的特别扶助金,中央与省按5:5比例承担。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专项资金按照“国库统管、分账核算、直接补助、到户到人”的原则进行管理。任何部门、单位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资金监管职责,加强对财政资金到位情况和资金发放工作的督促检查。

扶助资金依托现有金融服务体系,由财政、卫生计生部门与有资质的金融机构签订代理服务协议,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实行专账核算,采用“直通车”方式直接发放到户到人。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按年计算,一年发放一次。

四、组织管理和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特别扶助制度实施要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结合起来。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特别扶助制度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制度实施领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实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健全“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和社会监督”四个环节相互衔接、制约的制度运行机制。卫生计生部门负责资格确认和组织管理,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代理发放机构负责资金发放,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做到政策透明、程序规范、结果公开、一卡发放、到户到人。

(三)加强监督检查。要将实施工作纳入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财政、卫生计生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扶助金的发放和管理情况定期进行绩效考评。要建立村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特别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对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社会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对发现有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扶助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做好制度衔接。继续落实已出台的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逐步形成完善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要把实施特别扶助制度与 “关爱女孩”行动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帮助特扶家庭解决生产、生活和养老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办法

 

   ---宣城市2018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项目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我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制度平稳运行及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实施省定33项民生工程和10项民生工程实事的通知》(宣政〔2018〕1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长期开展,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促进医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助力健康安徽建设。

二、目标任务

2018年我市计划招收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46人;力争到2020年所有新进临床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年培训期完成后结业考核合格率达到85%以上。

三、新进培训人员

(一)培训对象

  1. 已或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指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类)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以应届毕业生为主。
  2. 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3. 并轨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二)培训计划内容

省卫生计生委根据规划、医疗机构年度需求、基地核定规模向培训基地下达年度分专业培训计划,按照“公开公平、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主要通过考试形式,招收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委派人员和社会人员参加培训。

四、培训考核

培训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以过程考核为重点。过程考核由培训基地医院组织实施,过程考核合格和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参加结业考核必备条件。结业考核由省卫生计生委统一组织。结业考核合格者,由省卫生计生委颁发国家统一制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五、经费保障

 中央财政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按照3万元/年·人的标准予以补助;省财政按照1万元/年·人的标准予以配套补助,补助经费下拨到培训基地,原则上80%用于培训对象生活补助,20%用于培训基地教学实践活动补助。

 六、保障措施

(一)统筹兼顾,目标管理。各地要积极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选派人员参加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做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同时兼顾做好儿科、精神科、麻醉科、妇产科、等紧缺专业培训的选派工作。

(二)加强宣传,强化责任。各地各单位应高度重视、着眼长远,加大宣传力度,安排、动员符合条件的人员报名参加培训,做到应培尽培,并确保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卫科教秘〔2015〕183号要求落实参加培训人员相关待遇。

(三)诚信管理,确保落实。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诚信制度,对于不诚信行为将予以通报。对在培训招收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招收对象,一经核实,取消其报名、培训资格,且3年内不得报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录取的培训对象,因个人且非不可抗力原因退出培训的,至少3年内不得报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单位人因所在单位原因导致其退出培训的,纳入对所在市或单位的目标考核扣分,并将与医院评审等工作挂钩。

 

---宣城市 2018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项目实施办法

根据《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实施省定33项民生工程和10项民生工程实事的通知》(宣政〔2018〕1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根据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全面提升基层全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和卫生服务能力,使其达到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确保到2020年末达到每万城乡居民2名全科医生目标。

(二)年度目标:组织实施2018年国家下达我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计划安排培训任务数7名。通过加强基层临床诊疗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培养符合基层全科医疗服务岗位要求的全科医生队伍。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取得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省中医药管理局考试合格证书的人员,可申请注册(或加注)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

二、项目内容

(一)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遴选范围:主要从全市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遴选,也可根据需要从其他承担基层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遴选适当数量人员。

培训对象遴选条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在职在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不含预防、口腔执业医师),年龄在5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能够保证必要的培训时间。近两年通过公开招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且具有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应予以优先安排,以保证新招聘人员岗位培训工作的落实。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临床轮转和基层基地实践三个部分,主要依据原卫生部制订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卫办科教发〔2010〕210号),并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5月正式出版的“卫生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规划教材”组织培训。

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培训,在原卫生厅认定的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进行。临床轮转根据培训大纲,结合受训人员培训要求,确定4-6个专业科室进行轮转培训,其中,内科4个月(必修)、急诊急救3个月(必修),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精神科等共3个月(选修)。基层实践培训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际,注重全科诊疗模式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培养,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探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见习基地的建设。

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特色优势,重点抓好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培训的过程管理。

中医专业有安徽中医药大学继教学院具体组织实施,将另行通知。

(三)培训时间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时间为一年。包括理论培训1个月,临床轮转10个月和基层实践基地实践培训1个月。理论培训由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与市卫计委共同承担。其中省级理论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市级理论培训时间不低20天。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由承担培训任务的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统筹安排。

(四)培训方式

理论培训由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和市卫计委共同组织,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组织集中强化培训。市卫计委根据培训大纲要求,通过适当方式进行培训(广德县的学员将参加我市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考核)。

(五)考核评估。考核评估分为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过程考核由承担培训任务机构负责(含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市卫计委、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结业考试考核由省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具体实施,综合笔试由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负责,实践技能考核由市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实施。过程考核、结业考核均合格者,由省卫生计生委颁发统一印制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

五、经费安排

中央财政按照每人1.5万元标准予以补助。其中,1200元用于集中理论强化培训和实践技能考核(安徽医专);1000元用于市级理论培训;12800元用于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培训,拨到培训基地由基地统筹安排使用。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培训学员生活补贴、培训基地师资带教补助等。

六、保障措施

省财政厅负责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

省卫生计生委负责全省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执行的监督管理和总体评估。

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负责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省级强化培训、业务指导,组织专家对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做好考试考核等有关具体工作。

市卫生计生委负责本市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委要把好人员选派的资质关,在安排本地名额分配时,要根据“每万人口达2名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均有合格全科医生”配置目标,并结合当地实际予以安排。其中,偏远的一般乡镇卫生院应予倾斜。

各培训基地要加强培训过程监管,强化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培训模式和方法,针对关键环节开展经常性督查指导,促进培训质量不断提升;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合理使用,严禁挤占挪用。各人员选派单位要保证学员的学习时间以及学员培训期间工资福利等各项待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已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学员培训结束考试考核合格,视为完成当年度的规定学分。

---宣城市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实施办法

 

根据省卫计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等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卫医秘[2017]413号)和《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实施省定33项民生工程和10项民生工程实事的通知》(宣政〔2018〕15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项目目标

为县级医院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临床医疗技术基本功扎实,掌握相关专业专科临床适宜技术和临床路径,保证医疗安全,满足基层患者医疗服务基本需求的骨干医师队伍。

二、项目范围

根据省卫计委项目安排,我市8所县级医院自主联系并选派骨干医师到省内外知名三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接受培训,名额合计20人(含广德县3人),分配方案为:绩溪县人民医院3人,泾县医院3人,泾县中医院1人,旌德县人民医院3人,郎溪县人民医院3人,宁国市人民医院3人,宣城市中心医院1人、广德县人民医院3人。

三、项目内容

(一)选派对象。以县级医院主治医师或从事本专业2年以上的执业医师为主,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安排护理和医技人员。

(二)选派时间。要求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年。

(三)培训内容。重点学习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适宜技术,提升临床思维和医患沟通能力,加强临床专科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四、组织实施

各项目县医院要从县域内疾病谱和居民医疗需求和需要重点发展的二级专科实际出发,科学选派受训医师,并和接收培训的省内外知名三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培训期间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我委和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和监督检查。

五、经费保障

中央财政对每所县级医院按1.5万元/人的标准给予补助,目前已下达各县(市、区)。项目经费仅用于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各项目县医院要严格执行项目方案和有关规定,据实合理使用培训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严禁占用、挪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县级医院要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指定具体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精心组织实施,建立项目培训人员档案,及时跟踪该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此项目按照省民生办要求,纳入2018年省政府对市、县政府民生工程考核。

(二)注重效果。各县级医院要从本地区疾病谱、农村居民医疗需求及医院长期发展规划需要,选派适宜骨干医师到三级医院培训。培训医院要加强学员的带教、管理和考核,确保学以致用,取得实效。请各县市区卫计委将本地区骨干医师培训人员信息于5月15日前加盖公章后报至我委医政科。

(三)强化监督。我委和市财政局将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适时监督检查,并对资金使用效果实施评价。

 

---儿科医师转岗培训项目实施办法

 

根据省卫计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等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卫医秘[2017]413号)和《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实施省定33项民生工程和10项民生工程实事的通知》(宣政〔2018〕15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项目目标

进一步提高儿科医疗服务能力,缓解儿科专业医师短缺问题。通过全面、系统、规范的培训,使受训医师掌握儿科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临床技能和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知识,具备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操作能力。

二、项目内容

(一)培训范围。2018年,根据省卫计委分配方案,全市共培训5名医师,分配方案为广德县1人、旌德县1人、郎溪县1人、泾县1人、宁国市1人。参训医师原则上要求为非儿科医师,各地各单位也可组织确有参训意愿和需求的儿科医师报名。受训医师必须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取得执业医师证(临床类别)或助理医师证,且执业期间无重大医疗事故。

(二)培训方式。采取理论授课和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临床实践教学以科室轮转为主,儿童保健、新生儿、心血管、肾脏风湿、神经、内分泌、血液肿瘤、消化、呼吸、传染病、重症监护11个科室各培训1个月,剩余1个月机动安排。

三、组织实施

 项目由省儿童医院负责承办,具体培训时间为2018年5月15日开班,14日报到。培训后统一组织考核,考核通过的非儿科医师将在《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中增加“儿科”。

 四、经费保障

本次培训免培训费,受训医师的交通、食宿费用由原单位承担。

五、相关要求

(一)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委和选派医院要明确分管领导,指定经办科室、具体经办人做好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各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组织好参加培训人员的选派工作,确保参培人员落实到位。

(二)参训医师需携带本人身份证、毕业证、执业证书、资格证书复印件、一寸免冠照片两张。报到地点为:省儿童医院内科大楼二楼圆形会议室(合肥市望江东路39号)。

(三)请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委选派并通知参训医师按时报到,并于5月7日前将参训医师信息汇总表报至我委医政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